時間:2023-02-16 13:56:06 編輯:5號網-lj 0
現在人們每天都是要吃一些肉類的,現在有說法中國人均肉類消費消費水平都遠超膳食標準,這是真的嗎?一般肉類的話一天吃多少是比較合適的?
民以食為天,食物不僅是人體能量的來源,更與健康緊密相連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,我國居民營養狀況顯著改善。每年5月第三周為“全民營養周”,中國營養學會近日發布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,旨在指導居民通過平衡膳食改變營養健康狀況、預防慢性病、提升健康素養。
從吃飽到吃好,再到吃出健康,隨著中國人餐桌上的食物不斷改變,與之相關的健康問題也在變化。
數據顯示,我國人均每日的肉類攝入量為164g,遠超過膳食指南推薦的每人每日40~75g的攝入量。該數值在近年來不斷上升,我國在1961年人均每日肉類輸入量為20g,到2011年時上漲至了254g,同比上升了約13倍。
麥肯錫最新發布的《中國肉食消費市場報告》(以下簡稱“《報告》”)顯示,2021年,我國肉類消費總量高達近1億噸,占全球總量的27%。但人均肉類消費量對比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。2021年,我國肉類消費量是美國的2倍,但人均僅為美國的一半。
肉是健康的必需品,長期不吃肉反而會給健康帶來威脅。我國肉類消費以豬肉為主,禽類、牛羊肉等作為重要補充。
肉類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,對于提高身體免疫力有幫助,長期不吃肉容易導致免疫力下降;肉類內含有的脂肪是激素分泌的原料,長期不吃肉容易導致內分泌系統失調,誘發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出現;且肉類內還含有豐富的鐵元素,長期不吃肉的人罹患缺鐵性貧血的風險也會上升。
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《2023-2028年豬肉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》分析
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市場。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、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,2021年我國豬肉產量占全球比例為44.09%,位居全球第一;我國豬肉消費量約占世界豬肉消費量的46%,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約為世界人均豬肉消費量的2倍。
麥肯錫在《報告》中提到,中國消費者購買豬肉的頻次不僅遠超歐美國家,也超出牛肉和禽類10%以上。調查結果表明,近60%的中國消費者每周至少會吃3~5次豬肉。
通常18~50歲以腦力勞動為主的成人男性140克,女性120克;從事輕體力勞動的成人男性150克,女性130克;從事中等強度勞動的成人男性160克,女性140克,從事重體力勞動的成人男性190刻,女性160克;60到75歲的老人男性120克,女性110克;75歲以上的老人每天肉食不宜超過100克,個人的習慣和喜愛程度不同,對肉類的攝入量也可以酌情有小幅度的增減,但是要注意肉類以肥瘦兼用,并非越瘦越好,午餐可以多食用一些,晚上適當少食。
肉類營養價值有以下幾種:
第一,蛋白質含量高達10%~20%,富含人體需要的賴氨酸和蛋氨酸。
第二,含有能提供熱量的飽和脂肪酸,比如棕櫚酸和硬脂酸。
第三‘含有維生素A、維生素D、維生素E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、維生素B6、鐵、鋅、鉀、磷、鎂、銅、硒等營養素。
一般情況下,如果隔夜的肉沒有變質,是能吃的;如果出現異味、發黏等情況,則不能吃。具體分析如下:
大部分肉中含有豐富蛋白質、鈉、鉀、鐵、鋅、氨基酸、維生素A、B、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,具有促進血紅蛋白生成,是維持人體內環境酸堿平衡及細胞功能穩定重要營養物質,是人體不可或缺的三大營養物質之一。如果隔夜的肉沒有變質,而且保存良好,一般能吃;如果隔夜的肉沒有經過密封保存,很可能會導致細菌滋生,出現異味、發黏等情況,如果出現以上現象,說明已經變質,一般不能吃。
在日常生活中,建議將沒吃完的肉密封保存,以防細菌滋生,盡量吃新鮮的肉,以免影響健康。
相關文章
熱門文章
5H跟帖
最熱標簽
精選文章
猜你喜歡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5h立場。